高二历史卷行天下周测四答案
高二历史卷行天下周测四答案,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高二历史卷行天下周测四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7.论题:文明发展是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融合的结果。(2分)闸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实现了思想与国家的有效对接,推动了社会发展,维护了国家统一,成为当时世界实力强劲的大国。同样,古罗马从共和国向帝国转变,与罗马法发展演变相对应,从而维系了罗马的统治,影响深远。进入中世纪后,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导致西欧走向衰落;而汉代至18世纪前的中国,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统一,使中国长期领先于西方。(10分)》由此可见,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紧密结合,有助于推动文明的发展。(3分)【解析】根据材料“中华文明特殊之处就在于早在公元前2世纪,就形成了思想与国家的完美对接”,可知公元前2世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将儒学作为官方正统思想确定下来,以实现思想统一与维护政治统一的目的,在此后的封建社会发展过程中,虽然儒学受到来自于佛教、道教的挑战,但是儒学自身的发展功能总能不断自我完善,以迎合封建统治的需要,成为维护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与中国同时期的罗马帝国也具有相似性,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疆域更加辽阔,社会矛盾更加复杂,传统的公民法无法满足国家统治的需要,罗马法进而从公民法发展成为万民法,有效地协调了罗马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和经济矛盾,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那么在‘蛮族入侵’后,罗马帝国解体了,西欧进入封建时代,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国家权力与意识形态分离。中世纪的欧洲与世界地区相比落伍了”,在中世纪的欧洲,国家分裂,教权高于王权,导致王权势力弱小,无法维护国家的统一,教权过于强大,导致欧洲很难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意识,最终导致欧洲在中世纪出现文明的“黑暗”时代。总之,国家制度与意识形态相统一,则可以相得益彰,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国力强大,反之则容易导致国家分裂,社会动荡,国力下降。
7.B【解析】古雅典的审判员人数占公民人口总数的比例很高,而且每年在案件审判中所花时间占全年时间的一半甚至更高,这说明为了维护雅典民主制度耗费的成本很高,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古雅典为了审判案件付出了巨大成本,但是这决定不了司法程序是否公正,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雅典民主的成本问题,而不是雅典人的参政热情,排除C项;题干中的现象是在雅典民主制度规定下的合规行为,不是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