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行天下高一历史试卷答案

卷行天下高一历史试卷答案,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卷行天下高一历史试卷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B【解析】材料中韩非认为道和法都是治国的手段,要将道和法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治理国家,这说明当时思想流派呈现出互相借鉴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韩非子的法治思想而非集权思想,排除A项;“道”属于道家思想而非儒家思想中的德治,排除C项;材料强调法才是治国的根本,排除D项。

16.示例1:凝视深渊,无畏前行。(2分)从1840年开始,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相继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中国大门被打开,上海等地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中国人民没有沉沦,在黑暗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898年,康有为在北京领导发起了戊戌变法,试图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度,救国探索深入到制度层面。1915年以后,以北京大学为活动中心的新文化运动,将救国救民道路深入到思想文化层面,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为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中国逐渐找到了一条正确的救国救民之路。(10分)示例2:觉醒年代,革命转型。(2分)辛亥革命以后,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推行专制独裁的反动政策,中国人民需要继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开始,第二年,《新青年》迁往北京,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和中国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1921年以后,在党领导下,中国人民逐渐探索出了一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并取得了革命的成功。(10分)【解析】结合所学知识,首先,虎门、香港、旅顺、威海、上海、广州、三元里等几座城市体现了近代列强侵华的历史,其中虎门、香港、三元里、广州和上海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被攻陷或者成为通商口岸,而旅顺、威海则在甲午中日战争时期被攻陷,在中国不断遭遇侵略的同时,有识之士也在北京相继领导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武汉和广州也相继领导了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说明先进的中国在不断遭遇列强侵略的同时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其次在列强侵略不断加深的背景下,沿江、沿海的通商口岸地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在洋务诱导、外商刺激的背景下,汉口、天津、南通、广州等通商口岸地区出现了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对促进中国近代社会变革与转型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最后,北京地区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再到上海地区1921年党的成立,体现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逐渐转型,也体现了中国学习西方逐渐从制度深人到思想,中国探索救国道路逐渐从模仿西方到走苏俄道路,为中国革命的发展积蓄新的力量。

关键词:题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