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答案

高一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答案,全国100所名校答案网已经编辑汇总了高一卷行天下语文周测卷答案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全国100所名校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17.(1)发展:甲午战争之后:民族观由麻木不仁发展到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各阶级纷纷登上历史舞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4分,任答两点即可)抗战时期: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全民共识;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4分,任答两点即可)(2)因素: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使中日民族矛盾日趋激化: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华民族日趋觉醒: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政治需要: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刺激。(6分,任答三点即可)【解析】(1)甲午战争后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根据材料一“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可见既促进了民族的觉醒,各阶级投入到救亡图存运动中,又使得中国的政治精英意识到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重要性。抗日战争后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根据材料二“日本帝国主义破坏的不仅仅是主权的完整,而是在掠夺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一领土”,可见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全民共识;根据材料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地位,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和援助”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共合作、全民族的抗战方面论述。(2)由材料出处及内容中的“国耻”,结合所学“二十一条”是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表现,可得出日本对中国的侵路使中日民族矛盾日趋激化:由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和材料中的“国耻记忆扮演着对普通民众进行救亡启蒙的社会角色”,再结合所学1915年前后中国经济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史实可得出,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中华民族日趋觉醒;由材料“国内激烈的派系竞争”结合所学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混战的史实可得出,中国各派政治力量的政治需要:由材料“由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凸显的民族危机”,可得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刺激。

10.B.【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长征过程可知,党的这些举措对唤醒民众,发展工农武装,开展革命斗争奠定了基础,B项正确。遵义会议于1935年1月召开,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持久抗战的方针还未产生,C项错误;土地革命在全国顺利发展的说法有误,D项错误。

关键词:题库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