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成原创模考·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方向预判卷(一)历史答案

鼎成原创模考·2025年河南省普通高中招生考试试卷·方向预判卷(一)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材料二如果说西方世界的航海探险主要是“单向远征”,那么东方世界的陆海复合交往更像是“双向奔赴”。礼乐纽带:《明太祖实录》中对礼乐作为“国之纪纲”的分析和阐述比比皆是,蕴含着中华传统治国理政的经典智慧。这种思想在朝鲜半岛、安南、琉球、日本列岛等实现了播迁,推动实现了儒家文化圈的“礼治稳定”。长城纽带:之所以把长城看作农耕政权与游牧政权之间的纽带,是因为它一方面发挥了分隔和过渡两类政治单元的功能,一方面又在提高安全保障的基础上,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与政治社会的融合。丝路纽带:1405年,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拓展了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广度与联结深度,帮助许多地方提高了生产力、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充分说明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效果是有益的。一摘编自陈康令《古代中国的早期全球化》(1)根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上A所在的城市名称、B所在的帝国名称。(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2分)高二历史学科试题第7页(共7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