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2025届U18联盟校月考(一)1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级高三校际联合考试语文
2、2024高联二试
3、2024学年第一学期9+1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二语文
4、2024十五校联考语文作文
5、15校联考2024第二次
6、2023-202418年高联答案
7、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五月联考卷高三语文
8、2024高联b卷
9、2024高联二试答案
10、2024年高联二试
1语文试题)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①“扁舟不系与心同”,“扁舟不系”应为“不系扁舟”,不拴系的小船;“与心同”,即我的心思也和这小船一样。本句字面意思是:我的心思就像不拴系的小船随波逐流。②注释②告诉我们,此句为用典,庄子这句话的意思是,不为功利所牵累。诗人意思是,我的心正像这不系之舟一样,在仕途上任其自然,以虚静无为的态度施政于民。借庄子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超脱境界的追求。③再结合注释①“在广陵盘桓了八九个月,一事无成”“,怀着怅然若失的心情北归”可知,像庄子那样不追求名利仕途,只不过是诗人的无奈之语,他是很想有所作为的,因此这句话也表现诗人感到一事无成而怅然若失之情。17.(1空1分,满分10分)(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3)修我矛戟与子偕作(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5)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18.①五花八门/多种多样;②不乏其人/不胜枚举;③比比皆是/数不胜数(符合题意语境即可)(1空1分)19.修改为:是多看缺点导致其一无所用,还是挖掘其内在潜力,让其成为特色鲜明的职场精英?(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锻炼..…潜力”不搭配;二是成分残缺,应在“成为”前添加“让其”“使其”“使之”等成分。每改对一处给2分)》20.①“林黛玉”一词四次出现,形成反复,使“林黛玉”成为语意表达的焦点,突出强调信息时代的“林黛玉”与封建时代完全不同;②用不同的现代生活情景作“林黛玉”的定语,结构整齐,节奏感强,读之朗朗上口。(每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21.C【考查目标】在言语活动中发现蕴含的语言运用规律的能力。【解题思路】A项的“我们”实指说话的人和听话的人;B项的“我们”实指听话的人,不包括说话的人,相当于“你们”;C项的“我们”包括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其他人,意义虚化,在这里作句子主语;D项的“我们”包括说话的人、听话的人和其他人,意义虚化,在这里作句子定语,相当于“我们的”。原文中的“我们”与C项相同,故选C。22.示例:①我们或许缺乏的是精力管理能力②情绪不佳的时候③只有管理好这四种精力(1空2分)23.【文题解析】材料要求对“赶考精神”进行思考和认识,并写一篇议论文。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需要围绕“赶考精神”展开讨论,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如“赶考精神”的内涵及其历史背景、意义、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根据作文要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论述:概念内涵:“赶”,应对,奔赴;“考”:考验,考试。“赶考精神”是应对考验时所体现出来的奋进、奋斗、拼搏、不畏艰难、力争向上的精神。历史背景:介绍古代进京赶考的背景,以及1949年领袖将进驻北京比喻为进京“赶考”的背景,说明“赶考精神”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试题第7页共11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