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金太阳期末教学质量检测(24-303B)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答案)
2024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A大汶口文化中的陶器刻划符号“炅”“炅山”,与良渚文化玉琮、玉璧上的刻划符号“炅”所描绘的一个太阳或太阳升起于山顶之上的形象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在祭祀太阳活动时将心中太阳神的形象刻划在陶器、玉器上面的真实反映,这体现了原始宗教促进中国文字的产生,A正确。文字只是文明的标志之一,并非必要标志,排除B。原始农业的产生推动手工业的产生与发展,C说法错误。材料只体现了人类文明起源的统一性,没有体现多样性,排除D。因此选A。2.C官营手工业的生产标准统一,不能因地制宜,例如:因为没有考虑各地的耕作条件、耕作惯、土壤条件的差异,政府为推行代田法而生产的“大器”在部分地区“不给民用”,因而影响了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C正确。统一标准不能满足广大地区的农民生产需要,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工艺水,排除B。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排除D。因此选C。3.D辽朝音乐种类中有“汉乐、渤海乐、回鹘乐、敦煌乐、女真乐”、“继承唐代俗乐”等内容,体现了民族交融推动文化交流从而带来文明的新发展,D正确。从表格中无法体现中原王朝的艺术礼遇,排除A。材料只反映辽朝音乐种类没有体现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而且和谐共处也与史实不符,排除B。礼乐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解体,排除C项。因此选D。4.C从宋徽宗把“交子”改为钱引(不置钞本)可以看出,政府推广交子的目的在于聚敛钱财,C正确。不置钞本不能体现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为筹集御敌资金政府不得已为之与史实不符,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能反映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排除D。因此选C。5.B廷杖与一般的刑罚不同,是一种法外之刑,其执行地点在朝堂,下令的是皇帝,执行对象是官员。明朝廷杖的发展使得君臣关系紧张,最终造成君臣间多是不以君国大事为重的意气之争,缺乏了起码的信任,而廷杖下的士大夫态度和行为也发生变化,忠君思想减弱,离心趋势加强,士林精神的逐步垮塌,是明末政治解体的重要原因,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监察制度,更不能体现吏治清明,排除A。廷杖中占比最大的科道官并非行政官员,不能体现政务运作坚持顺承君命,排除C。廷杖原因并非官员能力降低,排除D。因此选B。6.B洋务运动中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属于近代工业,迈开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B正确。我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资政新篇》,排除A。“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的是民族矛盾的激化,排除C。近代中国并没有因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而实现法治,所以D选项说法错误。因此选B。7D从表3中可以看出晚清财政收入中,田赋的比重不断下降,而盐税、厘金、关税比重有所上升,这反映了晚清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据此可以推知经济结构发生变动,D正确。自然经济彻底解体与史实不符,排除A。关税自主与史实不符,表格中也无法体现关税主权,排除B。鸦片战争后,虽然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但长期以来仍然占主导地位,近代工业占主导地位与史实不符,也无法从表格中得出,排除C。因此选D。8.B1935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中共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开始,材料中对富农的政策有利于团结富农共同抗日,体现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