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太原二模)答案(语文)

山西省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太原二模)答案(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答案(太原二模)
    2、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纪模拟考试二
    3、太原市高三二模2024
    4、太原市2024高三模拟试题二
    5、太原2024高三模拟二
    6、太原市高三二模试题及答案2024
    7、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二模2024
    8、2024年太原市高三二模
    9、太原高三2024二模
    10、太原市2024年高三年级模拟考试(二)
知识体系。鲁迅的《阿Q正传》是启蒙话语的杰作,沈从文的《边城》的文化隐喻则要放到近现代文化守成主义思潮中去理解。启蒙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是后发国家对被动现代化的两种主要回应模式。按照美国汉学家艾恺所下的定义,“现代化”指“一个范围及于社会、经济、政治的过程,其组织与制度的全体朝向以役使自然为目标的系统化的理智的运用过程"。现代化进程使社会能够更有效地调动资源和劳动力,为国力强盛和人民富足开辟道路,因而得到广泛拥护。另一方面,现代化对任何事物唯一的价值标准就是功利性和效率,这使它必定强调结果的评价,也预设了道德的相对性甚至道德真空,人的工具化和物化也就成为必然之事。由于其与人性的目标相悖,与历史所衍生的诸多文化和道德价值相悖,现代化又不断受到激烈的批判。在非西方的后发国家,如中国,现代化进程不同于西欧,它是一个被动的、外来的和强加的过程,并伴随着殖民者的军事入侵和经济掠夺,同时又与本国传统发生剧烈的冲突。因此,现代化及其衍生的观念在唤起民众空前的皈依热情的同时,也激发了民族的屈辱感和自尊心,引发了民族文化的认同危机。文化上的启蒙主义和守成主义是这种现代化进程在思想上的必然反应,在中国近现代,文学成了这种反应的重要表现形式。以鲁迅为代表的启蒙主义作家,以改造国民性为己任。《阿Q正传》将启蒙主义的核心命题“国民性批判”推到极致,塑造了阿Q形象。由于“国民性”命题的特定指向,加上鲁迅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提炼,阿Q形象成为国家和民族形象的代名词,它的价值判断是负面的。被动现代化,如在其他非西方国家一样,在中国也激起了相反的文化守成主义思潮,从辜鸿铭、梁启超,到梁漱溟、学衡派等,众多的知识精英为本土和传统文化张目。他们在强调差异中凸显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和对人类文明的独特贡献。文化守成主义在文学上的表现,萌芽于五四时期的乡土抒情之作,作为寻求民族文化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20年代周作人的一部分散文,废名的小说,表达了作家对地方传统、文化和俗的眷恋与依赖。进入30年代,一代京派作家如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芦焚、林庚等,更以流派的规模,对传统和乡土作诗意诠释。五四主流文学中的乡土与城市之间形成的张力在京派作家笔下获得新的阐释和意义,并且得到升华;此外,在“乡愁”的发酵,“古都”的回眸,“原始人性”的塑造,及“古典意象”的挖掘等方面表现新的民族形象的多角度尝试。可以说,1934年初沈从文的颠峰之作《边城》发表前后,一个整合、提升新的中国形象的文学外部环境已然成形。(选自《〈边城):牧歌与中国形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形象学兴起后,“形象”一词的外延扩大了,在文学理论领域中,它不局限于指个别典型人物。B.《边城》的诞生恰逢其时,它塑造了崭新的形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符合民族想象的逻辑性。C.作者认为,《阿Q正传》和《边城》虽然艺术品质精湛,但他们所反映的民族的双重根性并非事实。D.现代化之所以受到激烈的批判,是因为它把功利性和效率作为唯一价值标准,与人性的目标和传统的道德价值相悖。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边城》的牧歌属性体现了中国形象的诗意,其中的文化隐喻达到了民族、国家形象的层面。B.现代化进程虽然能促进国力强盛、经济富足,但是也必然带来人的工具化和物化。C.在中国近现代,启蒙主义作品在“国民性”命题上,往往具有特定指向,所塑造的形象都具有负面的价值判断。D.文化守成主义作家有意在作品中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以此抵抗现代化进程带来的民族屈辱感,缓解民族认同危机。2024年春“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高二期中联考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