琢名小渔·2024届高三年级考点评估测试卷(二)2历史答案

琢名小渔·2024届高三年级考点评估测试卷(二)2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024年普通高中学业水选择性考试考前演练二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 ACBA DDCDBAADBC1.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文明。该文化早期的大墓随葬品中就有特磬、鼍(tu6)鼓、土鼓、龙盘、彩绘陶器等礼器,可见当时已有社会贫富分化,中期大墓中出现玉琮、璧、戚、钺等玉礼器,甚至一些大墓中还有一至数名人殉、人牲,可见这一时期的社会分化更为明显,B项正确;材料仅显示陶寺文化这一种文化,多元特色材料不体现,故排除A项;仅凭一些大墓中的一至数名人殉、人牲,不能得出社会矛盾尖锐的结论,故排除C项;仅凭礼器不能得出礼乐制度萌生的结论,故排除D项。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官员考核制度。郝贤因上财物之计簿欺谩不实而被免官、天子亲自接见计吏、御史检查上计薄,均显示政府重视对地方吏治的管理,A项正确;仅凭三则资料,看不出西汉官员考核制度趋于完善,故排除B项;材料中仅“御史察计簿,疑非实者,按之,使真伪毋相乱”涉及监察官员,故C项监察官员地位不断提高、D项形成多元化的监察体制均排除。3.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魏晋玄学。魏晋玄学家继承先秦道家的清净无为等思想,且去理解儒学和佛教,甚至发展文学艺术,可见它又发展了先秦道家学说,C项正确;玄学是两汉以来学术发展和魏晋时期动荡政治环境的必然产物,而不是九品中正制的必然产物,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玄学以复兴传统伦理道德为重任,故排除B项;材料未显示玄学对当时政治的影响,故排除D项。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辽、宋、西夏、金时期的榷场。从图中可见北宋时期榷场设置在宋辽、宋夏政权接界地区,因而受民族政权政治关系的影响较大,B项正确;设置榷场不会导致民族政权并立,排除A项;从此材料可见榷场设置在边境地区,是比较固定的,排除C项;北宋榷场贸易收入有限,排除D项。5.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清代前期社会教化。康乾时期在湘西苗区建立大批文庙、崇圣祠、关帝庙等庙祠,主要是为了在苗区树立圣贤榜样,教化当地民众,A项正确;宣扬封建纲常伦理还是为了教化苗区民众,故排除B项;从关帝、孔子等圣贤中看不出目的是宣示中央权威,故排除C项;发展苗区社会教育不是政府建立这些庙祠的根本目的,故排除D项。6.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前列强对华非法设厂。甲午战争前列强在华投资工业,也即开设近代厂矿,均属于私自开设,是非法行为,D项正确;列强在华设厂属于资本输出,甲午战前列强对华一直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故排除A项;列强设厂未经清政府允许,不属于中国丧失经济主权,故排除B项;列强对华投资的是自己的工业,故排除C项。7.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北伐中中共的作用。北伐期间全国工农运动高涨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这些运动配合了北伐战争的进行,D项正确;国民大革命并未摧毁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因而未摧毁封建统治的根基,故排除A项;北伐期间革命主要以北伐军的军事进攻为主,工农运动仅起配合作用,且材料中看不出革命中心的转移,故排除B项;当时国民政府重点关注北伐军的活动,故排除C项。8.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对抗战胜利的重要作用。1941一1943年,日军尤其重视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治安战”,且在1943年2月日本制订的对华作战指导计划中具体强调“期待现占领地区的安定”,可见当时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日军对付的主要力量,也即敌后战场成为抗战主战场,C项正确;材料显示日本要稳定其后方也即企图消灭我国敌后战场而不仅仅是切断敌后战场对外联系,故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日军军事进攻和防御力量日渐衰弱,故排除B项;材料仅强调敌后战场对抗战的作用,故排除D项。9.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城市化。材料显示从1949年底到1957年中国建制市数量在增加,可见这一时期,新中国城市化有所发展,C项正确;整个中国城市总数量还不到200个,可见当时城市化水有限,故排除A项;仅从表中城市数量看不出城市布局的变化,故排除B项;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也即制度变革完成,因此,制度变革改变城市面貌的说法无法解释1949年底到1952年底的城市化,故排除D项。历史参考答案一1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