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二入茶系列丛做广东白尸第九套滚动内容十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B卷)1.C由材料“记载人物生而独立成书的‘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至隋朝间的主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其选官标准是出身,世家大族可凭借出身步青云,坐至公卿,为此,魏晋时期世人非常重视家谱、族谱的编纂,这一时期的史书中人物传记大量涌现就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C项正确;A项与材料现象无关,排除;B,D两项都不是主要原因,排除。2.B由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当时处于民国初年或一战前后;再由材料中火柴企业开办数据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民族火柴业有了较大发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同时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也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而且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这些都使得我国经济发展环境有所改善,故B项正确:A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只提及火柴企业的开办数量,无法判断其启动资本投入力度,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政府大力扶植火柴业的信息,排除D项。3.A由材料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前夕中国各类型工人数量庞大,且已为自身利益展开了频繁的罢工斗争,这体现出工人阶级队伍已经壮大,且有了斗争意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奠定了阶级基础,故A项正确;B项由材料信息无法判断,排除;材料未涉及工人斗争和政治的关系,不能由此得出“社会开始反思西方政治的弊端”“工人阶级的政治觉悟得到提高”的结论,排除C、D两项。4.D由表中信息可知,一方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受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影响;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中国工人阶级不可能进行和的议会斗争,难以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产生幻想。因此,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基础的新型的工人阶级革命政党,故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农民的相关信息,不能体现“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特点,排除A项;B项不能完整体现材料中两方面信息的影响,排除;以武装斗争为主的斗争形式在以往的救国方案中也存在,排除C项。5.C由材料中“夺城拔寨”“直系军阀胆气飞”“北洋统治瞬息摧”等信息可知,此诗句是对战争行为的描述,受打击的对象是北洋军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国共两党合作的推动下,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此诗句正是对这一功绩的肯定,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6.B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族祠堂最初是宗族祭祀祖先、商议族事之所,而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宗族祠堂成为基层党政组织的办公场所或民众参与政治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教育之处。这一转变说明农村革命根据地发生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变化都反映出经过革命斗争,农村的社会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农民实现当家作主,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并不能反映基层党组织发展情况,排除A项;C、D两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7.B由材料“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的统税收入为40.5百万元,占税收总额的8.8%,到1934年统税收人达115.3百万元,占税收总额的27.6%”可知,统税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征收额偏高。统税的实行,虽增加了国民政府的收入,但加重了民族企业的负担,故B项正确,排除D项;材料设问考查的是统税实际推行的效果,A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排除;统税并非关税,排除C项。8.A由材料信息可知,延安地区根据地教育着重为战争服务,特别重视体育课的开设,在当时抗战背景下,对部队指战员和广大群众加强军事体育训练,不仅能够锻炼边区军民的体魄以…23【24·G3AB(新高考)·历史·参考答案-R-必考-QG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