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SD]四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体现国际移民数量和移民数量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上涨,未体现国际移民成分的多样化,排除B项:D项属于材料现象,不属于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22.为了打破波斯人对传统丝绸之路的贸易垄断,西突厥决定将生丝直接销售给西方的拜占庭人。由于波斯的贸易垄断,拜占庭人也经常苦于丝绸等东方物资高昂的价格。双方遂互派使团,建立联盟关系,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据此可知()A.商贸竞争拓展了丝绸之路的支线B.商业危机导致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拜占庭人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西突厥人揭开了世界交流的序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古代(西亚)。由于波斯人对商路的垄断。最终促成了拜占庭人和西突厥之间的联盟,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这说明商贸竞争拓展了丝绸之路的支线,A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两次工业革命导致世界市场形成,排除B项;“保证了”说法绝对,排除C项;西突厥的做法有利于丝绸之路的新发展,但是“揭开“序幕的表述与史实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3.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地区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据此可得出()A.汉代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经贸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C.丝绸之路以河西地区为中心D.河西地区的民族交融趋势明显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汉(中国)。据材料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地广民稀..东汉初年,河西地区已是...民庶殷富”可知,随着丝绸之路的发展,到东汉初年,河西地区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说明丝绸之路一定程度上带动经济发展,B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目的,排除A项;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是河西地区,但不能说明丝绸之路以河西地区为中心,排除C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这样写道:“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既不是互不关系的也不是彼此独立的。希腊文化传播到整个东方,主要是靠追随亚历山大军队东进的希腊商人。同样,印度佛教传播到中国的过程也可以沿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了解到。”促进东西方文明交融的两种方式是()A.暴力冲突与和交流B.商业联结和文化联结C.希腊商人和亚历山大军队D.马可波罗和阿拉伯商人【答案】A第11页/共17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