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HUB]二试题)
全国©0所名校高三单元测试示范卷教学的权力“只是在适应当前需要,规定可行的实际办法”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的斗争错综记复杂,1875年宪法是各派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故C项正确。A、B、D三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答案C9.德意志统一解决了德意志民族的生存问题,但在这个由资产阶级民族统一运动所产生的德意志民族国家,“议会民主”只起到“容克阶级专制的遮羞布”的作用。德意志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凯歌高奏,在精神上却完全被“征服”了。这说明德意志帝国A.代议制民主尚待发展完善B.剥夺了资产阶级参政权C.延续了封建专制政治体制D.激发了德意志民族意识【解题分析】由材料中“‘议会民主’只起到‘容克阶级专制的遮羞布’的作用”“在精神上却完全被‘征服”等信息可知,材料强调了德意志统一对德国的民族保守性方面的影响,这种影响在政治体制上的表现即是统一后的德国保留了较浓厚的专制残余,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与近代德国史实不符;C项与材料中“议会民主”的信息不符,事实上统一后的德意志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体制(虽然带有强烈的封建军事色彩),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与“激发了德意志民族意识”有关的信息,排除D项。【答案】A10.对于鸦片战争的结果,有观点认为:朝野根本没有觉悟,仍然不承认敌不过外夷,而以为鸦片战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朝廷不能始终信任林则徐。据此观点可推知A.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B.中国君臣不和导致战争失败C.鸦片战争没有冲击清廷统治D.国人未能正确认识鸦片战争【解题分析】由材料“朝野根本没有觉悟”“是因为朝廷不能始终信任林则徐”等信息可知,鸦片战争后,朝野上下大多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并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D项正确。“朝廷不能始终信任林则徐”并不表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益激化,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D11.1860年到1885年,尽管沙俄强占北乌苏里地区已达25年之久,但是在北乌苏里地区的异族人中,俄国政权非但没有对其造成任何影响,甚至异族人对它也没有任何概念;知道有这个政权存在的人,有时也故意不理睬它。材料表明A.沙俄对北乌苏里地区殖民统治薄弱B.北乌苏里地区各族人民忠于清廷C.民族意识淡薄有助于沙俄对华侵略D.沙俄在北乌苏里的民族政策较宽松【解题分析】由材料“俄国政权非但没有对其造成任何影响,甚至异族人对它也没有任何概念”“有时也故意不理睬它”等信息可知,尽管沙俄对北乌苏里地区实行了殖民统治,但当地人对此并不认可,这表明沙俄对北乌苏里地区殖民统治薄弱,A项正确。B项说法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答案】A12.在留存下来的太天国运动统计名册中,“护殿副典更荣名册”记载的12名官兵都是安徽巢湖下层民众;“护殿承宣翟第内兵册”记载的53名官兵中,安徽籍下层民众有25名。但当时的皖籍文人却对太军表达了不满,甚至直接将其称为“贼”“匪”。皖籍文人与下层民众对太天国运动持相反态度A.说明晚清文人阶层的腐朽堕落B.折射出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C.源于《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D.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依旧牢固【解题分析】由材料信息可知,皖籍下层民众积极参与太天国运动,而皖籍文人则否定太天国运动;下层民众反对清政府的统治,文人则否定反清的太天国运动,这种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折射出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激化,B项正确。皖籍文人对太军持反对态度与晚清文人阶层的腐朽堕落无必然联系,排除A项;《天朝田亩制度》颁布于1853年,而材料中皖籍文人与下层民众对太天国运动的态度并无明显的时间信息,C项无法得出,排除;D项说法错误,不能因为皖籍文人否定太天国运动就认为清政府的统治基础依旧牢固,排除。【答案】B13.赫德在黄海大战半个月前写信给中国海关驻伦敦的代表金登干说:“北洋水师的克虏伯火炮没有炮弹,阿姆斯特朗的火炮又无火药。”而《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报道称:日本在战前储存的弹药“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耗去的还要多”。材料可用于说明【24.G3DY.历史-YLB-必考-SX】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