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教材老高考)·历史-R-必考-GX]三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GX]三试题)
两汉政合中心的受士一两汉无后以长安洛阳为政治中心。因此,与其它地区相比,三辅和河南尹、南阳郡等地区的人员在人仕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2分)】两汉王国势力的消长:西汉很长一段时间内,王国势力都比较强大。西汉朝廷对王国的戒备很严,并进行了长达百余年的整治。因此,西汉少有王国出身的大湾胪。东汉时期,王国势力远比西汉弱小,朝廷对于王国的防范较松。因此王国出身的大鸿胪较西汉明显增多。(2分)民中人1两汉察举制康的变化:.西汉创立察举制,每个郡国按照固定数额察举一或二人。东汉时期,根据人口数分配察举名额。因此,选官制度的调整也是影响大鸿胪籍贯分布的重要因素之m(2分)两汉南方经济的发展:较西汉时期,东汉南方大鸿胪籍贯可考人数有一定增多,这离不开汉代对于南方经济的开发。经济的发展使一些南方籍士人有了从政的物质条件。(2分)两汉儒学的发展:与西汉大鸿胪人员出身主要局限于关中和齐鲁两地相比,东汉大鸿胪人员的籍贯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分布状态,这与东汉时期儒学已经在全国各地得到深度推广有重要关系。(2分)的1门【解析】本题通过图文材料考查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趋势和阶段特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和材料的解读和处理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将预期线与实际线加以比较,寻找出现的突变点,并结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特征相联系,并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出现突变的原因。【答案】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近代中国的工业化在一个连续性渐变趋势上,存在三个可见的突变点(时段),分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日本侵华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国解放战争期间。(2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实际轨迹高于预测线。原因:西方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推动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短暂发展的春天。(4分)日本侵华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实际轨迹高于预测线。原因: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和西方列强达成了恢复关税自主权协议,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成了1927一1937年工业化的较快发展。在1938一1943年间战争的笼罩下,国民政府加强战时后方工业体系建设,中国工业迅速走上战时体制,后方工业发展。(4分)全国解放战争期间,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实际轨迹低于于预测线。原因:由于内战、官僚资本的膨胀和美国的经济侵略等因素,国民政府原有的工业化方案失去实践机会工业化发展速度下降。(4分)18,【解析】本题借助文字材料,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劳动教育课程为切入点考查过渡时期的阶段特征。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和材料的解读和处理能力。解答本题时应结合时代背景,认识到劳动教育对恢复经历史测评(三)答案第5页(共6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