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答案语文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语文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9、2024衡中同卷答案高考分科
10、2024衡中同卷新高考
乙)
味无穷。专项训练31古代诗歌阅读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命题意图]通过本专项练习,提高学生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1.诗人因遭权贵排挤,才到这里任这个闲官;要不,怎能有松下闲坐、池畔漫行这样的闲情逸致?看似清闲,实乃苦闷。一个“薄”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无限哀痛,意在言外,耐人咏叹。2.①昔盛今衰之愁,金陵是六代帝都,曾承载无数风流繁华,如今不过一梦,令人叹惋。②词人壮志未酬、抱负不展之愁。“上尽层城更上楼”即是变法失败、英雄迟暮的王安石,仍心念汴京、惆怅抱负的委婉表达。3.①惜春之情。杏花开放了,带来春天的消息,却无蜂蝶采赏,只能自开自落;自己行色匆匆,更无法等到花朵开尽。②流离之苦(或:身世之叹)。诗人飘零在外,纵逢赏心悦目之景也难停留;杏花独自盛开于早春,无蝶欣赏,正是诗人孤独寂寞的写照。③故国之思。诗人由眼前鲜艳的杏花联想到当年在京城看到的千万树杏花盛开的绚丽景象,这幅长安杏花图代表着作者内心忆念着的长安生活,与今日的流离在外形成对比,说明诗人虽然落魄飘零,却依然心系朝廷,点出了自己的愁怀所在。4.①王诗尾联写诗人虽然想要追随郭给事,无奈年老多病只好解职致仕,表达了辞官归去的隐逸之情。②孟诗尾联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钓的人,空自产生羡慕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希望能得到张丞相引荐和赏识之意。5.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6.不同意。及时行乐仅是表面现象,其实质是借饮酒来抒发政治理想抱负不得实现的愤世之意,以获得精神上的片刻快慰。7.①因年华老去油然而生的忧伤之情,诗中忆及“十五”少年,“倏忽”间今已五十,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倏忽”间,其间沧桑感慨不言而自明;②因一贫如洗生活窘迫而悲伤无奈,诗中忆及自己年少时,无忧无虑,想不到今入老境,儿子却因饥饿难忍,啼叫怒索饭食,悲伤无奈溢于言表;③因流寓他乡寄人篱下而悲愤痛苦,诗人当时栖居成都充当幕僚,这种“强将笑语供主人”的生活与他一贯持有的高尚节操相悖,自然悲愤痛苦。8.①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②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象成去“蟾宫”折桂。③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有成时,“看我”怎样在“碧霄中”自由驰骋吧!9.诗人要与诗友一醉方休,表现了诗人异乡邂逅同乡诗友喜出望外的心情,以及刚见面又须分手的离情别绪(也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朋友的劝慰,以及彼此羁旅漂泊的感慨等)。诗人想借酒表达感情,借酒化解悲愁,“须尽醉”率真豪爽,情感真挚热烈。10.①“托体高”指立意高远。本诗写诗人送别友人归隐,尾联是诗人的临别赠言,“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勉励友人即使归隐也要像谢公一样,做一个具有济世安民情怀的大贤人,格调积极向上,立意高远脱俗。②“著笔平”是指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直抒胸臆,整体风格平易不事雕琢。1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的爱国主义感情。从表现上看,是在规劝友人要回归家中,不要留恋声色犬马之地,实际上表【参考答案·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