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10月联考[B-024]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皖江名校联盟第四次联考
2、2024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四次联考
3、2024皖江名校联盟高三开学摸底考试
4、2024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四次联考
5、2024皖江名校联盟第四次联考
6、2023-2024皖江名校联盟高三第四次联考
7、2024皖江名校联盟高三12月联考d021

《三国淀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弹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孟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子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生变化划分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论证的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了较为清晰具体的认识B.文章从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C.文章采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中心论题一经典的魅力。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有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调查显示,对于个人的防灾应急能力,当满分为10分时,受访者平均给自己打出6.7分,79.8%的受访者打出8分及以下。上述调查数据告诉我们:公众对灾害的重视程度需要提高,防灾应急能力不足的短板有待补齐。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虽然通过网络、图书刊物等途径了解了一些应急技巧和防灾方法,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会用、善用,关键时刻能不能派上用场,仍是个问题。因此,提升大众的防灾应急意识和能力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都曾提议提高公民防灾应急能力,建议将应急教育培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同时通过实施全民化应急教育、推行整建制应急管理培训、推进应急管理教育培训的人才储备等举措,推进国家应急管理教育全民化、体系化、专业化,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教育培训体系。提高公众的防灾应急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付出努力,采取有力行动。各地在开展防灾应急培训时,不仅要用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灾应急知识,更要通过开展实实在在的应急演练,把公众从知道防灾应急知识的层面,提升到切实领会并运用的境界。【2022冲刺预测卷·语文(二)第2页(共8页)G一Y】2022.04.041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