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师联盟]2024届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1 历史(辽宁卷)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 历史(辽宁卷)答案)
16.(1)机制名称:宰相制度,监察制度,谏议制度,封驳制度,等等。(4分)(2)举措: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成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皇帝钦定,并跪受笔录:实行密折制度;等等。(6分)认识:明清时期,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制度空前强化,反映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4分)17.(1)原因:除去了儒家的仁义理论和夷夏之辨的外衣;最根本的原因是具备农业生产的基础,这是中原王朝开疆拓土的基本条件。(4分)(2)特点:设置专门机构,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因俗而治;注重维护中央权威。(3分)意义:基本奠定了中国疆域版图;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交融);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形成了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基本模式。(6分,答出三点即可)18.[示例]情节:苏吉士的父亲因在十三行经营外贸而成巨富。(2分)历史现象:这一情节反映了清朝采取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2分)概述和评价:清初,为了对付东南沿海抗清势力,防范西方殖民者的骚扰,清政府采取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经贸交流。清朝的对外贸易主要通过设在广州的十三行进行,广州十三行是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广州十三行的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势力显赫,但始终受政府控制。闭关锁国的政策有利于防范反清势力和西方殖民者,但阻滞了正常的中外经贸文化交流,使中国逐新落后于世界潮流。(8分)(“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19.(1)不同认识:先代君主以民生和国家发展为己任,不贪恋权势;后世君主以天下(国家)为自己的私有财产,贪图享乐;等等。(4分)不同态度:古代民众爱戴君主,将之比为父和天;后世民众怨恨君主,将之称为贼寇和独夫;等等。(4分)(2)态度:黄宗羲虽未受职,但对康熙帝也较为配合,为编撰明史出谋划策;等等。(4分)(3)主观原因:黄宗羲等人仍然属于儒家知识分子,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性的影响,其理论并不完善,实践性不强。(4分)8【22新教材.DY.历史·参考答案一R一中外历史纲要(上)一SD】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