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名校联考 智传天下·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历史(XS4J)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XS4J)试题)
教学全国@回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札记C.布雷顿森林体系弊端初显D.欧洲试图摆脱美国经济控制解析:材料反映出美国对于自由市场上流通的美元兑换黄金的比值放弃管控,这表明美元实际上已经变相贬值,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当时并未丧失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弊端初显”缺乏材料依据,排除C项;材料与“欧洲摆脱美国经济控制”的企图无关,排除D项。答案:A8.2010年12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提出:中国的认缴份额将由3.996%大幅上升至6.390%,投票权将从3.806%升至6.068%,超越德国、法国和英国,跃升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第三大份额国。这反映出.中国对国际金融的影响力扩大B.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走向衰落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D.欧洲经济发展速度落后于世界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由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高了中国的投票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证明发达国家的经济开始走向衰落,排除B项;世界经济格局未发生根本变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涉及欧洲的经济发展速度,排除D项。答案:A9.秦代徭役繁多而沉重,“至于始皇,遂并天下,内兴功作,外攘夷狄”,北击匈奴、南戍五岭,修阿房、筑长城,修直道、开河渠等,所费人力百万之多。因此,董仲舒说:“力役三十倍于古。”秦代这状况A.不利于保障农业劳动力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说明当时赋役负担沉重D.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徭役繁多而沉重”可知,秦朝强迫大量劳动力离开田地进行服役,这不利于保障农业生产所需的劳动力,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秦代徭役的沉重,而未反映政府财政收入和赋税,排除B、C两项;徭役沉重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答案:A10.隋初,隋文帝推行了检括户口的政策,令各州县整顿户籍,“于是计帐进四十四万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后来,隋炀帝根据民部尚书裴蕴的提议,又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户籍整顿,“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二百”。这些措施A.彰显政府对于民生的重视B.推动了人口总量的增长C.为隋朝的速亡埋下了隐患D.扩大了国家的赋税收入解析:根据材料“新附一百六十四万一千五百口”“新附口六十四万一千二百”可知,隋朝政府对人口进行大规模普查,检查出新增户口约228万之多,根据当时以人头税为主的征税标准,这就大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故D项正确。政府清查人口并不意味着政府重视民生,排除A项;整顿户籍的政策并不能推动人口的增长,也不会导致隋朝速亡,排除B、C两项。答案:D11.大历十四年(779年),新任宰相杨炎上书唐德宗:“丁口转死,非旧名矣;田亩移换,非旧额矣;贫富升降,非旧第矣。户部徒以空文总其故书,盖得非当时之实。”这意在强调A.赋税制度亟待改革B.唐代社会秩序混乱C.土地兼并得到抑制D.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解析:材料反映杨炎对于现存赋税制度施行效果的评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安史之乱对均田制造成严重破坏,使得租庸调制失去征收赋税的相应依据,实行新的赋税制度势在必行,故A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社会秩序的混乱,排除B项;材料中缺乏对比的信息,无法得知人身依附关系是否减弱,排除D项。答案:A38【23新教材·DY·历史-R-选择性必修1-QG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