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中三年级摸底考试语文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山东语文三模
2、山东省2024高三期末考试
3、山东省高三摸底考试2024
4、山东省2024年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5、2024山东省高三期末模拟语文
6、山东省高三三模试题2024语文
7、2024山东各地市三模试题
8、山东省语文2024
9、2024年山东省三模
10、山东省2023-2024学年高三月考卷

很高,袖子很窄。朱自清先生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深蓝氆氇的“一口钟”(大概就是彝族察尔瓦)披在身上,远看有点像一个侠客。有一个女生从南院(女生宿舍)到新校舍去,天已经黑了,路上没有人,她听到后面有梯里突鲁的脚步声,以为是坏人追了上来,很紧张。回头一看,是化学教授曾昭抡。他穿了一双空前(露着脚趾)绝后(后跟烂了,提不起来,只能半趿着)鞋,因此发出梯里突鲁的声音。大学生大都爱吃,食欲很旺,有两个钱都吃掉了。初到昆明,带来的盘缠尚未用尽,有些同学一到星期天就出去到处吃馆子。钱逐渐用完了,吃不了大馆子,就只能到米线店里吃米线、饵块。到连吃米线、饵块的钱也没有的时候,便只有老老实实到新校舍吃大食堂的“伙食”。饭是“八宝饭”,通红的糙米,里面有沙子、木屑、老鼠屎。常备的菜是盐水煮芸豆,还有一种叫“魔芋豆腐”的紫灰色的、烂糊糊的淡而无味的奇怪东西。有一位姓郑的同学告诫同学:饭后不可张嘴一恐怕飞出只鸟来!云南人对联大学生很好,我们对云南、对昆明也很有感情。比较明显的、普遍的影响是在教育方面。有些联大师生为云南做了一些有益的实事。联大学生在中学兼课的很多,这对昆明中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更重要的是使昆明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这是精神方面的东西,是抽象的,是一种气质、一种格调,难于确指,但是这种影响确实存在。如云如水,水流云在。(有删改)文本二:国家兴难,哀鸿遍野,百无一用当真是书生吗?是战在沙场,还是守在后方读书?一群书生几经犹豫挣扎,最终趋向理性。中华民族之存亡,在于文化是否存活。于是乎“读书”有了一股子卧薪尝胆的气概,联大学生们心中只有“担负起国家兴亡”的信念,风采奕奕唱着《毕业歌》:“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国家的栋梁;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巨浪掀起来了!8年时间仅仅只毕业三千余人,却走出了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171位两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师。虽处艰难年岁,这群师生却是从心底给出了真心、正义、无畏与同情。他们只问自由,只问盛放,只问深情,只问初心,只问敢勇,无问西东。(节选自《西南联大·最困难时,往往最心怀美好》)文本三:沈先生在联大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作、创作实和中国小说史。三门课我都选了。沈先生关于我的作讲过的话我只记得一点了,是关于人物对话的。我写了一篇小说(内容早已忘记干净),有许多对话。我竭力把对话写得美一点,有诗意,有哲理。沈先生说:“你这不是对话,是两个聪明脑壳在打架!”从此我知道对话就是人物所说的普普通通的话,要尽量写得朴素。不要哲理,不要诗意。这样才真实。(节选自汪曾祺《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部分回忆丰富多彩的市内生活,一方面呈现了西南联大周边的人文气息和生活气息,另一方面衬托出西南联大对作者的深刻影响。B.吴宓先生讲课,为学生“搬椅子”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吴先生的修养,而他的言传身教、率先垂范也展现了西南联大教师优雅的君子风范。C文章运用大量笔墨刻画教授们衣着“残破”,而描写联大学子读书的细节却不多,这正是为了表现联大学子虽条件简陋却孜孜不倦地做学问的志趣。D.结尾“如云如水,水流云在”化用杜甫诗句“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重在表现西南联大的精神气质和自由随性的学术氛围。【答案】D【解析】化用诗句不是重在表现西南联大“自由随性”的气质氛围,而是表达西南联大对云南教育方面的影响确实存在。8.文本二中的“巨浪”是如何形成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条件极其艰苦却重学问轻名利的学术氛围;②联大的民主思想、自由开放的精神;③联大学子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④联大学子乐观积极的心态;⑤联大学子高尚的君子人格和道德修养。9如欲以“朴素为文”为主题,为《七载云烟》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列出评论要点。(6分)【答案】①“朴素为文”是指汪曾祺的散文以细小琐屑的题材入文,不刻意追求精致的结构、深奥的题旨,而只是一种“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写作方式;②“朴素为文”是指文章语言淡质朴,贴近生活的真实状态,娓娓道来,如话家常;③汪曾祺的“朴素为文”体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学创作理念:在淡的叙述中,让真与美、日常生活的恬淡回归散文。·13·
本文标签: